拓新路 譜新篇 產改路上奏凱歌---丹東市振安區(qū)鴨綠江街道珍珠村
2021/7/23 11:08:11 來源:中國企業(yè)新聞網
導言:作為振安區(qū)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珍珠村從2010年就著手開展以集體資產股份制為主的改革探索。在改革過程中,珍珠村將“以民為本”作為核心貫穿改革始終,堅持把握清產核資、成員身份確認、股權設置和股權管理等四個重點,全力探索適合珍珠村發(fā)展的產權制度改革新路徑,在推動鄉(xiāng)村經濟振興、拓寬村民增收渠道、完善農村基礎配套、培育鄉(xiāng)風文明新貌、鞏固農村基層基礎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作為振安區(qū)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珍珠村從2010年就著手開展以集體資產股份制為主的改革探索。在改革過程中,珍珠村將“以民為本”作為核心貫穿改革始終,堅持把握清產核資、成員身份確認、股權設置和股權管理等四個重點,全力探索適合珍珠村發(fā)展的產權制度改革新路徑,在推動鄉(xiāng)村經濟振興、拓寬村民增收渠道、完善農村基礎配套、培育鄉(xiāng)風文明新貌、鞏固農村基層基礎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一、早謀劃、早行動,產改先人一步
珍珠村地處遼寧省丹東市城郊接合部,所轄5個村民小組,農業(yè)戶395戶,農業(yè)人口727人。改革開放初期,作為城中村的珍珠村人均不足3分地,多數村民以外出務工為生。珍珠村黨支部帶領兩委班子,發(fā)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經歷近40年的奮斗,珍珠村先后創(chuàng)辦20余家村辦企業(yè),積累了一定的村集體資產、資源和資金,截至2019年底,珍珠村集體經濟收入1,31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5,143元。
隨著珍珠村集體經濟不斷地發(fā)展壯大,村民的想法也愈發(fā)活躍起來。2010年,不少村民開始對“家底有多少、人均能分多少、死后留給誰”等提出了疑問,這也拉開了珍珠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序幕。2010年至2014年,珍珠村多次召開“兩委”班子會議、黨員大會、村民代表會議,研究制定適合珍珠村現狀的產權制度改革方案。經過多方面的探討、學習、考察、研究,2015年,珍珠村成立清產核資小組,建立組織章程,對組織機構、人員配置、股份設置與分配、成員權利與義務等做出明確規(guī)定,對珍珠村的資產、資源進行登記造冊、賬實核對;村委會財務人員負責清算資金;由村民大會和村民代表會研究議定村民的資格界定及股份改革具體內容。通過清產核資、資產評估、村民資格界定,把珍珠村資源、資產、資金按年齡量化到每個村民身上,確保每一個人都享受到相關待遇,形成了與當前推行的產權制度改革基本相符的集體經濟運行辦法。隨著振安區(qū)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開始,2019年,珍珠村農村集體經濟運行組織更名為珍珠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并重新制定章程,逐步完善制度規(guī)范,使改革效果進一步凸顯。
二、守程序、講公正,產改有序推進
清產核資、摸清“家底”是村民參與集體分紅的第一步。珍珠村堅持“程序規(guī)范、過程公開、賬內清查、賬外核實”的原則,將股權劃分為資產股、資源股、資金股三部分。資產為村集體所屬的廠房、門市房、閑置房屋等,根據村里實際情況,只按當初建房建設部分的賬面價值計算,土地價值不計算在內;資源為村集體的山林和土地,考慮到自然災害影響,量化的股權面積略少于實際面積,按當時現行價格計算且林木不作價;資金則包括土地補償費和村積累兩部分,2014年,珍珠村把征占地補償費剩余部分按人、按年限進行分配。經清查核實,珍珠村共有資源60,461,600元,其中,土地面積87.18畝,山林面積1000畝;資產54,599,360元;資金計22,765,559元。上述資產均作為股權的來源進行量化。
摸清村集體家底后,如何界定村集體經濟成員身份、如何分享家底,則成為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重要工作。珍珠村將村民資格認定時間確定為從1962年起到2014年12月31日止,并決定現有截至2014年12月31日,戶口是本村在冊的農業(yè)人口可以享受股民待遇。股份年限從1962年開始到2014年12月31日止,按年計股,最高年限53年。同時章程規(guī)定,與珍珠村村民結婚后落戶的外來戶口,1999年1月1日后結婚遷入的不享受資源股;與村民結婚后又離婚的外來戶口,1984年前結婚后離異的不享受資源股,1984年后結婚后離異的不享受資產股、資源股。最后,珍珠村確定727名村民具有股東身份,總計年限27803年,一年為一股,其中資產股年限27616年,平均每股1977.09元;資源股年限27010年,平均每股2238.49元;資金股年限27803年,平均每股818.82元。
在股權管理方面也設置了細則,股民死亡,其股份配偶、子女可以繼承或有償退出,繼承者不是村民的不是股民,只享有按股分紅權利。無子女的股民死亡后,監(jiān)護人只能取得持有的資金股,其余資產股、資源股歸村集體。股民自愿要求撤股和轉讓的,只得資金股和50%的資產股,股民退出村集體經濟組織,股份可以在本村集體組織成員之間轉讓,轉讓后自動退出村集體組織,轉讓價格由雙方自行協商確定,并形成股權轉讓書面合同。無論股權繼承、有償退出、轉讓都應向理事會提出書面申請,經理事會審批同意后,按照有關規(guī)定手續(xù)辦理。
三、增收入、享福利,產改釋放紅利
珍珠村的改革明晰了村集體的產權關系,讓村集體資產不僅能“看得見”“摸得著”,也讓村民分到了“真金白銀”,享受到了產權制度改革帶來的紅利。
珍珠村將量化折股后的資產、資金、資源由村集體統(tǒng)一代為管理和運營,每年村級收入都在1000萬元以上,扣除當年經營支出、老年生活補助、村民合作醫(yī)療、上繳稅金等各項支出,結余部分用于年終村民(股民)紅利分配。在珍珠村,村民享受老年補助金、按月發(fā)放,凡是珍珠村村民,年滿60周歲均享受老年補助金,從最初的每人每月十幾元到現在的每人每月600余元;實行醫(yī)療費報銷制度,村委會為全體村民繳納合作醫(yī)療費,除農村合作醫(yī)療報銷外,村本級報銷30%;為40歲以上村民進行身體常規(guī)檢查;村民每人享受每年500元的取暖費補貼;每年春節(jié)前向70歲以上老人發(fā)放慰問補助,70歲至80歲補助400元,80歲以上補助500元;村民享受利潤分紅待遇,凡是珍珠村村民每年年終都可享受村級凈利潤按股分紅,以2019年為例,平均每個村民可得11000余元,超過60歲的村民分紅、老年補助金和其他補貼最高得到19000余元。
改革后的珍珠村村民居住環(huán)境、居住條件得到極大改善。新建村民住宅樓7棟,居住面積20000余平方米,70%的村民集中居住在村民住宅。在村民住宅小區(qū)內建設約400平方米的村民活動中心,內設閱覽室、棋牌室、活動室,并安裝了體育健身器材,豐富村民的娛樂生活,提高村民文化素養(yǎng)。2006年,珍珠村投資100余萬元建設珍珠老年公寓,建筑面積3000余平方米,既解決了老人后顧之憂,又解決了一部分村民的就業(yè)問題。
來源:遼寧省農業(yè)農村廳
標簽 :
相關網文
一周新聞資訊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