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建工施工建設的中國西部最大地學博物館正式開館
2022/12/6 18:35:11 來源:中國企業(yè)新聞網(wǎng)
導言:11月23日,中國中鐵旗下中鐵建工負責施工建設的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正式面向公眾開放,標志著中國西部地區(qū)最大的以地學為特色的特大型自然博物館正式開館。
11月23日,中國中鐵旗下中鐵建工負責施工建設的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正式面向公眾開放,標志著中國西部地區(qū)最大的以地學為特色的特大型自然博物館正式開館。
成都自然博物館全景
成都自然博物館于2019年3月開工建設,2022年6月通過竣工驗收,總建筑面積50520平方米,其中展區(qū)面積共17005平方米。該館圍繞“認識地球家園,探索自然奧秘”主題,設有“地質(zhì)環(huán)境”“礦產(chǎn)資源”“龍行川渝”“恐龍揭秘”“生命探源”“繽紛生命”等6個常設展廳和2個臨時展廳,以及學術報告廳、4D影院、環(huán)幕影院、研學中心等配套展教設施。
成都自然博物館展區(qū)
館內(nèi)藏有礦物、巖石、礦產(chǎn)、寶玉石、古生物以及現(xiàn)生動植物等標本近7萬件、陳列展品約1萬件,包括合川馬門溪龍化石、大竹重慶魚化石、隆昌鐵隕石等具有極高科研價值與欣賞價值的珍貴展品。
夜幕下的成都自然博物館
該館設地下一層、地上四層。地上主體為鋼結構,屋面為焊接球網(wǎng)架結構。鋼結構主體工程造型復雜、跨度大,施工難度極大、精度要求較高。為實現(xiàn)復雜的大跨度異形建筑結構,同時兼顧美觀、大方的建筑形態(tài),中鐵建工團隊利用3D打印技術,提前將建筑外殼和穿孔石材幕墻打印完成,確保了精確安裝和整體效果。博物館外部幕墻總面積達4.89萬平方米,項目建設團隊采用屋面網(wǎng)架將天然花崗石固定,在花崗石表面增加透光孔,內(nèi)部安裝照明光源。白天,博物館就像四川盆地周邊的巍峨雪山;夜晚,博物館外墻如同璀璨星河,美不勝收。
成都自然博物館是成都首座不規(guī)則形態(tài)公共建筑,融合了蜀山、蜀道、蜀水等大量四川元素,是成都市人民政府與成都理工大學共同策劃、籌備的文化地標項目,也是四川省、成都市的重點工程。該項目的建成填補了西南地區(qū)綜合類自然博物館的空白,為市民提供了充滿趣味性、探索性、實踐性與觀賞性的公共文化空間。
文章來源: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標簽 :
相關網(wǎng)文
一周新聞資訊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