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發(fā)布
首頁 > 企業(yè)發(fā)布 > 詳細內容
華爾街見聞2018全球最佳投資機會峰會兩日全紀錄
2017/12/14 14:15:00 來源:中國企業(yè)新聞網(wǎng)
導言:12月12-13日,華爾街見聞主辦的“2018全球最佳投資機會”峰會在上海召開。
12月12-13日,華爾街見聞主辦的“2018全球最佳投資機會”峰會在上海召開。
本次峰會齊聚金融、財經、科技等眾多行業(yè)領域的專家學者、意見領袖,以全球視野為背景,探析投資效益,透析投資熱點,聚焦全球投資策略,帶領大家共同探索“2018全球最佳投資機會”。
談股市:白馬VS中小盤,明年到底買什么?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研究部負責人洪灝在華爾街見聞“2018全球最佳投資機會”峰會上表示,2018年A股中小盤股會跑贏大盤股,大盤股沒有系統(tǒng)性機會,但有個股機會,香港和海外市場應該還有新高。
投資的時候我們總是說要去人少的地方,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其實現(xiàn)實發(fā)生了什么?人少的地方都不敢去,因為人少的地方一定有問題,否則為什么沒有人呢?小路沒有人走,大路堵的要命。這個市場上人最少的地方在哪里,在中小盤股。
隨著信貸收縮,表外業(yè)務回表,我們進入了縮量的行情,和17年一樣。和17年不一樣的地方我們看到了中小盤反而是人最少的地方,同時中小盤盈利增速開始回暖,比大盤股快的多。因此18年我們認為中小盤股會跑贏大盤股,大盤股也有個股的機會。
由于特朗普稅改效應、美國基建計劃,由于美國金融周期比中國要短,他們很有可能在頂部擴張的周期,因此海外市場應該還有新高;如果中國繼續(xù)這個縮量博弈的行情,資本流動不受到人為的限制,我們會看到中國的錢繼續(xù)向香港市場流入,雖然香港市場今年是漲的差不多了,之前我們看到的3萬多點一定是今年的高點,但是明年應該還有新高。
由于通脹壓力,貧富懸殊,供應過剩的壓力,貨幣政策很可能比大家想象的要好,前景要比大家相信的好,這也是國外貨幣市場的價格開始反應的原因。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同時看到通脹壓力可控,很可能債券在經歷了這波急劇飆升的行情之后,到了明年1季度收益率就開始緩和下來了。
廣發(fā)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郭磊認為,2017年的股市整體偏牛市,明年股市賺錢的機會可能會略低于今年,應該還是一個偏結構性的機會。
招商基金投資管理四部負責人賈成東、中信建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王琦則繼續(xù)看好白馬股。賈成東更加關注成長的“加速度”:
利率走高肯定有利于大企業(yè)。明年6月份MSCI第一批資金進入中國,所有人都知道明牌打到了6月份,聰明人一定會在6月之前買入。如果只有一塊錢,明年整年不敢說,上半年還是買白馬。比起EPS,更愿意看股價的二階導。增速往上,對估值的要求可以更寬松一些。未來看白馬龍頭要進一步細分,更關注基本面。
王琦看好龍頭白馬和周期性股票:
在2018年還是看好龍頭白馬,以及周期性的股票。周期類行業(yè)的盈利能力以及商品價格在2018年不會出現(xiàn)明顯的惡化,這是2018年最大的預期差。即便是2018年的經濟,特別在投資方面有所減速,但周期內企業(yè)的盈利能力和商品價格不會出現(xiàn)明顯的下降。
富善投資合伙人、股票量化投資部總監(jiān)倪涇提出,A股最底層的部分股票正在港股化,中等市值股票仍有挖掘潛力:
小市值、低流動性、不存在護城河、不存在長久競爭力的公司還會繼續(xù)延續(xù)港股化的道路。100億—500億區(qū)間市值的股票中仍然會有一些細分領域長期具有競爭優(yōu)勢的公司。不妨尋找一些滯漲、成長比較好、估值也不貴、由于風格的原因在過去1.5—2年當中沒有受到資本市場青睞,但是仍然有很多金礦的領域。
談人口:80后進入“新中年”,工程師紅利顯現(xiàn)
廣發(fā)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郭磊在華爾街見聞“2018全球最佳投資機會”峰會上分析稱,80—87這部分人群進入35—38歲的時候,我們可以稱為新中年,將給帶來6大變化:
中國過去40年只經歷過80—87年這么一輪嬰兒潮,現(xiàn)在我們經歷的是40年來的第二輪嬰兒潮才剛剛起步。這對對中國經濟的演進影響巨大,可以解釋中國經濟過去20年的線索,也可以解釋未來20年。
80—87這部分人群在18—20歲的時候是中國出口產業(yè)鏈最好的時候,因為中國可以提供源源不斷的低成本的勞動力,這時候全世界的競爭力都競爭不過中國,很多產品到了中國價格先降了2/3。他們25—28歲的時候,就是2005—2015年,中國的房地產產業(yè)就進入最好階段了。
當他們進入35—38歲的時候,我們可以稱為新中年。大家開始保溫杯里泡枸杞的時候,他會關心什么?會帶來什么變化?
第一個變化是制造業(yè),中國再也搞不了低端制造了,未來一定是高端制造。
第二個變化是城市基建,80—87這部分人不愿意擠公交車的時候,他對于城市基建和對于交通便利的要求就會有一個上升。
第三個變化是環(huán)保,前兩年的環(huán)保未必比現(xiàn)在做的更好,只不過是大家的要求在逐步提升。
第四個變化是消費,比如,過去幾年,國內游在3、4線城市興起,國外游在1、2線城市開始流行,本質上是因為我們整個嬰兒潮人群知道要開始享受了,要走出去看看了。
第五個變化是醫(yī)療,當80—87這部分人,自己進入中年,身體開始變差,在相對比較高的撫養(yǎng)比之下的話,父母的身體也開始變差,所以醫(yī)療和大健康未來會成為非常重要的行業(yè),中國未來一定會有像羅氏和阿斯利康這樣的大型制造企業(yè)起來。
最后一個就是子女教育,80—87的人小孩現(xiàn)在都在教育的年齡了。這些東西合起來都是美好生活。高端制造+美好生活是未來20年我們產業(yè)鏈的主線。
郭磊還在演講中提出了“工程師紅利”這一概念,并認為中國現(xiàn)在到了工程師紅利開始釋放的一個“寒武紀”時代:
中國的教育、研發(fā)和技術紅利正在開始釋放的階段正在到來,中國進入了全面的工程師紅利開始釋放的階段,對于人口來說不光有數(shù)量還有人口素質,這就是我們新一輪的人口紅利,工程師紅利。
談危機:中國不太可能發(fā)生金融危機,但需要進行調整
光大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在華爾街見聞“2018全球最佳投資機會”峰會上表示,中國不太可能發(fā)生金融危機,但調整是必須的。
在增長穩(wěn)定、通脹在低水平的情況下,我們看到金融資產的價格持續(xù)上升,比如說房價,中國的股市今年應該是結構性的牛市。為什么是這樣的呢?實體經濟和金融,實體經濟短期波動減少,但是有一個新的問題,我們要看美國和日本的例子,經濟短周期的波動特征降低,但是一旦有大的波動,這個波動的沖擊就很大。
中國會不會發(fā)生金融危機?在政府擔保、金融機構幾乎都是國營的情況下,發(fā)生崩潰式的、崩塌式的金融危機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我們房地產和金融擠壓實體經濟,所以調整是必須的。不調整的話,經濟結構的扭曲就會繼續(xù),一個是對實體經濟的擠壓,一個是貧富差距,還有一個是環(huán)境污染。中國目前接近金融周期的頂部,風險最高的是房地產、金融風險。
現(xiàn)在所謂的去杠桿,是什么杠桿?兩個領域的杠桿,一個是國企,一個是房地產。房地產行業(yè),現(xiàn)在價格比較高。所以很多問題被隱藏起來了,一旦房地產價格開始調整了,高杠桿就會暴露出來,向下調整就會比較厲害了。
談稅收:中國個人所得稅合理性明顯不足,應該減間接稅
全國政協(xié)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在華爾街見聞“2018全球最佳投資機會”峰會上指出,中國的個人所得稅在幾輪改革之后,現(xiàn)在合理性明顯不足,個人所得稅改革是要攻堅克難:
美國也好,中國也好,都已經在減稅了,實際上已經積累了的經驗,也得到了對應的理論方面的指導。
中美稅制結構和稅改的方式是不一樣的,中美各個有側重。特朗普減稅很明白,他主要減的是顯著降低企業(yè)所得稅的負擔,原來說降到15%,現(xiàn)在說要到20%,調整一下估計就差不多了,調高也有可能,也調不了太低,同時還要簡化和消減個人所得稅,這兩個稅都是非常明顯的是美國的主力稅種。
中國的減稅措施,比美國做的早很多了。中國的企業(yè)所得稅標準稅率是25%,比美國的35%更低。實際上我們發(fā)展出了高科技上市企業(yè)15%,中小企業(yè)減半征收12.5%。我們還有沒有空間呢?我們已經說到的企業(yè)所得稅在企業(yè)做研發(fā)投入這方面的沖抵,你投入了100塊錢的研發(fā),你可以沖抵150的企業(yè)所得稅的稅基,現(xiàn)在提高到175%,可不可以再提高一點?也可以討論。
中國的個人所得稅,幾輪改革之后現(xiàn)在的合理性明顯不足,F(xiàn)在我們整個個人所得稅的收入只占稅收收入的6%出頭,明顯邊緣化了。而美國的聯(lián)邦總收入是47%,這在美國是第一大稅,和中國的個人所得稅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中國要減稅的話,企業(yè)所得稅的空間并不大,個人所得稅就更復雜了,我們要完全系統(tǒng)化的改造,不能再對工薪階層非常低成本的,有效的實施超額征收的調節(jié),其他的工薪之外的稅收調節(jié)比例很低,很多的信息拿不到,這種是非常不具備現(xiàn)代稅制的特征的,中國個人所得稅改革是要攻堅克難。
現(xiàn)在中國的企業(yè)負擔確實很重,正稅之外還有分稅的負擔是非常多的,比如說五險一金,一些行政費用等。促使中國企業(yè)負擔降低在這個全景圖的視野下配合改革達到實際的效果:第一,社保體系的改革才能促使我們五險一金降低;第二,行政性收費,現(xiàn)在有幾百種,怎么降?能取消的取消,能降低的降低;最后,隱性負擔一定要通過通過經濟改革、行政體制的配套改革降低。
光大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認為,中國應該減間接稅,流轉稅等:
美國的流轉稅不到20%,所以它減的是直接稅,企業(yè)所得稅,我們的問題是什么?間接稅、流轉稅太高了,這種稅收為什么不合理呢?因為流轉稅本身是看消費的,誰的消費占收入比例高,誰的負擔就高了。大家想想看?所以說這樣對低收入的家庭是有影響的。所以中國應該減什么?間接稅,流轉稅等等。
特朗普的減稅是有利于降低美國未來金融周期的擴張,降低美國未來金融周期擴張所帶來的金融風險和資產泡沫的進一步擴大。中國也是一樣,如果更多依靠財政擴張,政府減稅,我們也要控制中國的信貸和房地產或者中國金融周期的風險。
談貨幣:中國不存在縮表的問題,不主張加息
央行調查統(tǒng)計司前司長盛松成在“華爾街見聞2018全球最佳投資機會”峰會上指出,中國不存在央行縮表的問題,目前中國金融市場利率已經相當高了,不主張對基準利率存貸款利率加息。
美國國債經歷了3次加息,累積只有0.7。今年3月份,美聯(lián)儲加息,我們存貸款馬上加息。今年6月份,美聯(lián)儲加息,我們紋絲不動,因為我們適應加息了,我們金融市場每天都在波動,這和美國聯(lián)邦基金利率差不多的,已經是非常高了。
我們的利率遠遠高于美國了,利差在擴大,哪怕美國加息,12月份加息0.25,明年再加,實際上我們金融市場利率已經相當高了,我不主張對實體經濟、存貸款利率加息。
美國明年應該是寬松的財政政策與緊縮的貨幣政策的組合。估計中國很可能延續(xù)今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不松不緊,以不變應萬變,就是延續(xù)下去,延續(xù)兩個字非常重要,延續(xù)今年的貨幣政策,不松不緊,現(xiàn)在我們匯率平穩(wěn),利率高位振蕩,已經比較高了,再高下去會影響到實體經濟。
關于匯率,我們短期內可能會面臨資本外流壓力,但是總體是可控的,因為一方面,美國海外利潤可能回流,但是新興國家市場的優(yōu)勢我們還存在。預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穩(wěn)定在6.6左右。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在“華爾街見聞2018全球最佳投資機會”峰會上發(fā)表演講,稱明年既有嚴監(jiān)管,又有緊貨幣,預計明年的貨幣供應大概是11%左右。
明年的挑戰(zhàn)是什么?我們中國人特別喜歡一個數(shù)字8,因為就是發(fā),但是作為經濟學家碰到8我就特別緊張,2008年是金融危機,98年是次貸危機,還有一個月就是2018年了,祝各位投資人好運。
談利率扁平化:風險大體可控
宏觀對沖基金管理人付鵬、樂瑞資產董事長唐毅亭、深藍全球投資創(chuàng)始人韓同利、聯(lián)訊證券董事總經理李奇霖等嘉賓在“華爾街見聞2018全球最佳投資機會”峰會上探討了利率扁平化的未來趨勢及潛在影響。
付鵬:歷史上每次利率出現(xiàn)扁平化、最后倒掛的時候,國際市場上波動就會起來非?。
唐毅亭:這次的差別在于看不到CPI的上行。利差收窄正好是治療中國現(xiàn)在高杠桿影子銀行問題的方式,并不會導致資產價值的大幅波動。中國長短期利率的倒掛以及貨幣市場利率的收窄只是局限性發(fā)生在同業(yè)之間,全社會資金的供求差并沒有發(fā)生變化,不太可能影響到實體經濟增長。
韓同利:這個是可控的。這次利率曲線扁平化也好,倒掛也好,無論是央行還是經濟體本身的抗病能力都和原來不太一樣了。
李奇霖:明年全球經濟增長跟今年相比可能有所放緩,另外短端利率還會往上抬,收益率扁平化還會進一步加劇,從歷史對比來看,這樣組合的表現(xiàn)非常不利于風險資產。
談Fintech:頭部企業(yè)或將逐漸勝出
老虎證券CEO巫天華、凡普金科創(chuàng)始合伙人張帆、鳳凰金融總裁張震、萬盈金融首席運營官姚冬娜在華爾街見聞“2018全球最佳投資機會”峰會上暢談Fintech對傳統(tǒng)金融業(yè)的沖擊和影響。
巫天華:科技的發(fā)展促進了金融業(yè)效率的提升,同時節(jié)約了成本。
張帆:在監(jiān)管的指導下,一些頭部企業(yè)將會逐漸勝出,傳統(tǒng)金融和科技創(chuàng)新相結合,會塑造新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張震:科技創(chuàng)新將幫助提升金融客戶的用戶體驗。
姚冬娜:科技和金融的結合,讓金融有了普惠的基礎。
談明年投資大方向:新興市場值得關注,信用債機遇風險并存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程實在華爾街見聞“2018全球最佳投資機會”峰會上表示,2018年,全球將和超寬松貨幣政策漸行漸遠,投資轉向實體經濟,新興市場經濟增長將帶動全球經濟增長。行業(yè)上,消費升級和科技進步值得關注。
樂瑞資產董事長唐毅亭和上海元葵資產管理中心董事長施振星均看好信用債市場:
唐毅亭:債券市場2018年是一個明顯的信用掘金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上面以基本面為導向的信用策略一定會給客戶帶來比較好的收益。
施振星:中國經濟現(xiàn)在處于經濟增長方式轉換、經濟增長速度下降的時期,會帶來市場出清的效果,疊加供給側改革之后,將有利于大企業(yè)的發(fā)展,同時對小企業(yè)有擠壓作用。這個背景下既要關注信用債的投資機會,同時信用債也是一個風險積聚的地方。
聯(lián)訊證券董事總經理李奇霖認為,2018年無論機構還是個人投資者,配置風格都以保守為宜:
明年的政策是財政、地產、貨幣、金融全部都很緊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個人認為保守一點的配置風格最好。對于金融機構來說,找到核心負債、長期穩(wěn)定的負債是最重要的。對于個人來說,流動性好的利率債,權益,都有很大的調整壓力,這時個人配置也趨于保守。下半年可能對于利率品種有一些交易機會,但是上半年并不是好時機,下半年還要注意信用風險,可能會有所低估吧,尤其是城投這一塊。
免責聲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來自媒體轉載或由企業(yè)自行提供,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wǎng)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網(wǎng)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果以上內容侵犯您的版權或者非授權發(fā)布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中國企業(yè)新聞網(wǎng):020-34333079 郵箱:cenn_gd@126.com 我們將在24小時內審核并處理。
相關網(wǎng)文
一周新聞資訊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