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發(fā)布
首頁 > 企業(yè)發(fā)布 > 詳細內容
IBM 發(fā)布光學技術關鍵突破,生成式AI迎來"光速時代"
2024/12/12 11:56:47 來源:中國企業(yè)新聞網
導言:近日,IBM發(fā)布了其在光學技術方面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有望顯著提高數據中心訓練和運行生成式 AI 模型的效率。
新的光電共封裝技術或取代數據中心中的電互連裝置,大幅提高AI 和其他計算應用的速度與能效
近日,IBM發(fā)布了其在光學技術方面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有望顯著提高數據中心訓練和運行生成式 AI 模型的效率。IBM研究人員開發(fā)的新一代光電共封裝 (co-packaged optics,CPO) 工藝,通過光學技術實現數據中心內部的光速連接,為現有的短距離光纜提供了有力補充。通過設計和組裝首個宣布成功的聚合物光波導 (PWG),IBM 研究人員展示了光電共封裝技術將如何重新定義計算行業(yè)在芯片、電路板和服務器之間的高帶寬數據傳輸。
IBM optics module
今天,光纖技術已經被廣泛用于遠距離的高速數據傳輸,實現了"以光代電"來管理全球幾乎所有的商業(yè)和通信傳輸。雖然數據中心的外部通信網絡已經采用光纖,但其內部的機架仍然主要使用銅質電線進行通信。通過電線連接的 GPU 加速器可能有一半以上的時間處于閑置狀態(tài),在大型分布式訓練過程中需要等待來自其他設備的數據,導致高昂的成本和能源浪費。
IBM 研究人員發(fā)現了一種將光學的速度和容量引入數據中心的新方法。在其最新發(fā)表的一篇論文中,IBM 展示了其全球首發(fā)、可實現高速光學連接的光電共封裝原型。這項技術可大幅提高數據中心的通信帶寬,最大限度地減少 GPU 停機時間,同時大幅加快 AI 工作速度。該創(chuàng)新將實現以下新突破:
IBM 高級副總裁、IBM研究院院長 Dario Gil 表示:"生成式AI需要越來越多的能源和處理能力,數據中心必須隨之升級換代,而光電共封裝技術可以幫助數據中心從容面向未來。隨著光電共封裝技術取得突破,光纖電纜將大幅提升數據中心的數據傳輸效率,芯片之間的通信、AI工作負載的處理也會更高效,我們將進入一個更高速、更可持續(xù)的新通信時代。"
比現有芯片間通信帶寬快 80 倍
得益于近年芯片技術的進步,芯片上可以容納更多、更密集的晶體管;比如,IBM 的 2 納米芯片技術可在單一芯片上植入 500 多億個晶體管。光電共封裝技術旨在擴大加速器之間的互連密度,幫助芯片制造商在電子模組上添加連接芯片的光通路,從而超越現有電子通路的限制。IBM 的論文所述的新型高帶寬密度光學結構和其他創(chuàng)新成果,比如,通過每個光通道傳輸多個波長,有望將芯片間的通信帶寬提高至電線連接的 80 倍。
與目前最先進的光電共封裝技術相比,IBM 的創(chuàng)新成果可以使芯片制造商在硅光子芯片邊緣增加六倍數量的光纖,即所謂的"鬢發(fā)密度 (beachfront density)"。每根光纖的寬度約為頭發(fā)絲的三倍,長度從幾厘米到幾百米不等,可傳輸每秒萬億比特級別的數據。IBM 團隊采用標準封裝工藝,在 50 微米間距的光通道上封裝高密度的聚合物光波導 (PWG),并與硅光子波導絕熱耦合。
論文還指出,上述光電共封裝模塊采用50微米間距的聚合物光波導,首次通過了制造所需的所有壓力測試。這些模組需要經受高濕度環(huán)境、-40°C 至 125°C 的溫度以及機械耐久性測試,以確保光互連裝置即使彎曲,也不會斷裂或丟失數據。此外,研究人員還展示了 18 微米間距的聚合物光波導技術:將四個聚合物光波導設備堆疊在一起,可以實現多達 128 個通道的連接。
IBM 持續(xù)引領半導體技術研發(fā)
面對日益增長的 AI 性能需求,光電共封裝技術開創(chuàng)了一條新的通信途徑,并可能取代從電子到光學的模塊外通信。這一技術突破延續(xù)了IBM 在半導體創(chuàng)新方面的領導地位,包括全球首個 2 納米芯片技術、首個 7 納米和 5 納米工藝技術、納米片晶體管、垂直晶體管 (VTFET)、單芯片 DRAM 和化學放大光刻膠等。
該項目的設計、建模和模擬工作在美國紐約州奧爾巴尼完成,其原型組裝和模塊測試則由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省布羅蒙的IBM實驗室承接,后者是北美地區(qū)最大的芯片組裝和測試基地之一。
[1] 從每比特 5 微焦降至不到 1 微焦。 [2] 數據基于使用行業(yè)標準 GPU 和互連裝置對 700 億參數大語言模型的訓練。 [3] 數據基于使用行業(yè)標準 GPU 和互連裝置對超大型大語言模型(如 GPT-4)的訓練。 |
免責聲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來自媒體轉載或由企業(yè)自行提供,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網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果以上內容侵犯您的版權或者非授權發(fā)布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中國企業(yè)新聞網:020-34333079 郵箱:cenn_gd@126.com 我們將在24小時內審核并處理。
標簽 :
相關網文
一周新聞資訊點擊排行
客戶服務熱線:020-34333079、34333137 舉報電話:020-34333002 投稿郵箱:cenn_gd@126.com
版權所有:企業(yè)網訊 運營商:廣州至高點網絡科技投資有限公司 地址:廣州市海珠區(qū)江燕路353號保利紅棉48棟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