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示小鼠胚胎器官形成初期的時空轉錄圖譜
導言:研究人員進一步對神經管發(fā)育進行了研究,揭示了神經管發(fā)育中背腹軸和頭尾軸上新的差異基因分布具有獨特的空間模式。此外,通過建立Tbx6突變體胚胎,他們利用空間組學驗證了敲除表型的缺失并且被神經管替代,并發(fā)現異位神經管的分子特征與過去研究有所不同。
胚胎正常發(fā)育需要基因表達的時空調控。單細胞技術的發(fā)展使研究早期胚胎調控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如對小鼠胚胎發(fā)育過程中多數細胞狀態(tài)的詳細分子定義。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分子遺傳學研究所等機構揭示小鼠胚胎器官形成初期的時空轉錄圖譜。該研究成果于近日發(fā)表在《Nature Genetics》雜志上,題為:Spatiotemporal transcriptomic maps of whole mouse embryos at the onset of organogenesis。
研究人員使用Slide-seq技術建立了完整胚胎第8.5天、第9.0天以及部分胚胎第9.5天的空間轉錄圖譜。為了支持其實用性,他們開發(fā)了一種工具sc3D,重建和探索三維“虛擬胚胎”以定量研究區(qū)域化基因表達模式。研究人員進一步對神經管發(fā)育進行了研究,揭示了神經管發(fā)育中背腹軸和頭尾軸上新的差異基因分布具有獨特的空間模式。此外,通過建立Tbx6突變體胚胎,他們利用空間組學驗證了敲除表型的缺失并且被神經管替代,并發(fā)現異位神經管的分子特征與過去研究有所不同。
綜上,該研究為整個胚胎結構和突變體表型的時空研究提出了新的實驗基礎和計算框架。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Nature Genetics》雜志,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和立場,僅供參考。
免責聲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來自媒體轉載或由企業(yè)自行提供,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網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果以上內容侵犯您的版權或者非授權發(fā)布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中國企業(yè)新聞網:020-34333079 郵箱:cenn_gd@126.com 我們將在24小時內審核并處理。
標簽 :
相關網文
一周新聞資訊點擊排行